Lancelot, The Knight of The Cart by Chrétien de Troyes
圖和內文不完全相關,我只是想貼帥氣的阿傻王子。
一、 作者、敘事與背景
Lancelot, The Knight of The Cart這首描述英國圓桌武士佚聞卻是由法國人執筆撰寫的長詩,大約被完成於1170年代左右,被認為是King Arthur之后Guinevere和騎士Lancelot之間戀情的第一次出現。作者Chrétien de Troyes所留下的生平資料並不多,只知道大約在1160到1170年代,他為他的宮廷女贊助人香檳夫人,Marie of France所效力。Chrétien所留下的兩部作品:Lancelot和Yvain, the Knight of the Lion皆被認為是中世紀文學的代表鉅作,後者甚至被視為現代小說的前驅。
Chrétien的文字優美而遠長,擅長於人物心理狀態描寫和不同角色的視角切換。在序言當中,Chrétien言明了這篇長詩是為香檳夫人所寫,無論是出於金錢利益或是純粹為討好女士,這一首作品在形式或是劇情上,必定會添加特別吸引貴族女性的元素,例如為愛而奮不顧身的英勇騎士,即便對方已嫁作人婦,但仍願意奉獻生命、守護愛人的情操,其中更不乏刺激的偷情情結,足夠滿足宮廷貴婦的各種羅曼蒂克幻想。
二、 角色
故事以三位騎士的出發作為開場,三位騎士分別在不同時刻,為了不同的理由而邁向異國冒險。
(一) Kay
從文本我們對Kay的了解其實並不多,但在無名騎士現身Camelot宮廷,當著國王的面下了挑戰書後,Kay的震怒──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手段──顯示出了他對自己的技藝在King Arthur眼中缺乏信任,卻對自己在國王心中的地位有著相當的把握,以去相逼,這是極具自信且賭注高鉅的方法。Kay的出發究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英雄幻想,或是想為被綁架的人們帶來救贖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騎士精神和匹夫之勇往往只有一步之遙。最後King Arthur的妥協不僅象徵了騎士關係的勝利,也道盡了君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無奈。然而Kay的下場同時也諷刺地驗證了King Arthur當初的擔憂。
(二) Gawain
相較於Kay為了自己的榮耀(或者我們可以說是虛榮)和自尊而「挾」皇后啟程,Gawain出發的理由相對簡單:擔心阿姨Guinevere的人身安全──甚至是整個王國的心理狀態。一國之后母儀天下,她的存在甚至是健康與否皆會影響整座Camelot人民的心態,特別是如Guinevere這樣受民眾愛戴的美女王后。Gawain深具勇氣,這一點無庸置疑,但是就如同所有中世紀的騎士,在面對自我尊嚴的考驗時,他選擇了不向別人低頭,這和為愛拋下自我的Lancelot有著極大的不同。
(三) Knight in the cart, Lancelot
Lancelot在整篇故事中,不僅擔任了主角,也是一個特異的存在。他的名字不曾在詩篇中出現(至少不在前四節中),作者只用「the knight」或是在其上過囚車後加入相關的形容詞指稱。沒有名字的騎士,為他的傳奇更添加了神祕性,沒有人知道他來自何方,或是家世出身,只知道他似乎願意為了皇后而赴湯蹈火,卻又沒有人知道這一份波濤洶湧的熱烈情感是從何而來。他像裹了層層謎紗的人物,還帶著滿身為愛情犧牲奉獻的情懷,輕易就能吸住讀者女士們的目光,即使到了現代,Lancelot這個名字背後所代表的騎士精神依然為所有女性嚮往,否則小說《Twilight》中的吸血鬼Edward也不會這麼廣受女性讀者歡迎。
我們也能從Lancelot只在稍作猶豫後便跳上囚車看見首席圓桌騎士的與眾不同。囚車象徵的不止是拋棄騎士尊嚴,也代表著限制枷鎖,愛上皇后Guinevere就如同選擇跳上囚車,甘心進入愛情的牢籠中被拘束,將自我放置到地上供人踐踏打罵,這對於擁有著高度自尊的騎士們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且叛逆的決定。騎士身分在當時的社會中,不僅是尊貴的象徵,更是被景仰、認為應該擁有高尚情操的一個階級,這種舉動會被當作是對自我身份的一種侵犯。Lancelot的選擇在大部分女性眼中或許更加美好高潔,但除去對愛情還有騎士的浪漫幻想,我卻感覺到了為愛情而喪失自己的愚蠢和悲哀。
(四) King Arthur & Queen Guinevere
故事中對這兩位的描寫橋段並不多,King Arthur在Chrétien筆下鮮少被提及名字,甚至成為膽小怕事、無法控制自己騎士的無能國王。我不清楚這是否是為了突顯之後現身的Sir Lancelot而所採用的打壓筆法,但似乎國王並不特別受到作者的青睞。
Queen Guinevere則是引發拉動劇情前進的核心人物,她像顆磁鐵,吸引著兩位騎士前進(並被另一位「挾持」)。從國王對於Kay任性要求的手足無措與無能為力而轉往向王后求助,並由王后前往遊說勸說騎士留下,透露出了女性柔性力量對於男性(或者特別說是「騎士」)的影響力,弔詭的是,似乎我們也能從中感覺到女性的工具性與被物化(被當作無名騎士和Kay的交換條件)。
三、 意象
(一) 大寫的價值觀
在某些段落(通常是描寫角色內心衝突的片段)當中,Chrétien會將特定的字大寫,並加以擬人化,例如:理智(Reason)、愛情(Love)和懦弱(Cowardice),並在之後的描寫以女性的「她」作為代稱,彷彿賦予其女性形體,並以一種高於人類肉體──屬於精神上的形式存在。這種將特定價值觀「女神化」的作法加深了「騎士和少婦(女)」之間帶著性別隔閡或精神景仰的關係轉移到人類和價值觀上,把人類置於騎士位置,對照被架高的價值觀,提供了心靈上的距離感和拉鋸,也大大強調了這些價值在當時社會(還有角色)眼中的重要地位。
(二) 騎士精神與愛情堅貞
騎士精神不僅貫穿了整篇故事,也穿透了整個中世紀。從現代解讀,騎士精神不單是在愛情上,更有著平等、正義以及高道德性的一種普遍概念──這種價值觀的影響就連現今都還於歐洲大陸普遍存在,甚至隨著移民而傳播到美洲大陸,例如為女士們服務是紳士們的責任義務。我們很難明確地指出這一種普遍被社會信仰的思想究竟包含了哪些範疇,似乎只能從單一的事件或是舉動(例如:拯救落難者、給予公平決鬥的機會、為了少女的要求而放過手下敗將、必須一諾千金……等等)判定這個人在這一件事的完成上,是否執行了騎士精神的價值。
Gawain和Lancelot在前往尋找王后的路上,遇到了許多少女,有些是協助(部分有條件交換,部分則是無償提供),有些是請求。在立下誓言和得到承諾之間,我們不難觀察到這些約定透過騎士精神而被鞏固的被履行性(例如:為求指路而向少女發誓)。
當然這些約定部分必定有其困難性,例如當少女要求以共度一夜提供住宿時,Lancelot的為難。他的騎士精神在此時遭遇到極大的衝突,一是對王后Guinevere的愛情忠誠,一是對少女承諾的兌現,兩者皆是他所信奉的價值觀含括的範圍,卻彼此牴觸。這樣的內心鬥爭會不斷上演,只要騎士精神被男性所運行,這項心靈考驗就會持續出現,成為他必須一再克服的障礙。
------
作業,跟阿傻小M有點關係所以拿上來混個更新。(喂
真佩服自己,光靠維基百科也可以用一個早上就掰成這樣。嗯哈哈哈哈!(巴頭
0 feedback: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