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y Boys【不羈吧男孩】



導  演:Nicholas Hytner
編  劇:Alan Bennett
演  員:Richard Griffiths - Hector
Stephen Campbell Moore - Irwin
Frances de la Tour - Mrs. Lintott
Andrew Knott - Jimmy Lockwood
Russell Tovey - Rudge
Jamie Parker - Scripps
Dominic Cooper - Dakin
Samuel Barnett - Posner
Sacha Dhawan - Akhtar
Samuel Anderson - Crowther
James Corden - Timms


那一年的文學、愛情與青春

How do I define history? It's just one fucking thing after another.


或許因為自己的青春期太過平凡無奇、波瀾不驚,每當看見聽見誰的故事曾活得如此叛逆而活力洋溢,總不禁會被牽動幾分。

這是一個關於八位成績優異、來自Yorkshire的英國青少年和指導他們的老師們的故事。八個男孩性格背景各自鮮明,有的纖細敏感,有的俊秀不羈,有的謙抑樸實,而這些不同的個性也引導他們走上不同的人生。

"The happiest youth,viewing his progress through, what perils past,what crosses to ensue, would shut the book and sitt him down and die."


。關於那些人、愛慾與青春

你有沒有後悔過自己的青春期度過得如此溫馴安然,沒有經歷過躁動不安、沒有經歷過抗議反叛,好像人生少了一點什麼。

Dakin大概就是青春迷人之處的集合,英俊瀟灑、才華洋溢,他甚至得到了獎學金,如願進入第一志願就讀。他深知自己的優勢,而且懂得善用,這一點令他看起來有些叛逆不羈、我行我素,但這一點卻只讓他的風采不減反增。他幾乎是八個孩子的領頭,眾人目光所集焦點。或許也正因如此,他行事大膽、疾風厲行。

我得說作者確實偏愛他,只要是他想要的,沒有得不到的,無論是嬌俏的校長秘書Fiona,還是看似嚴厲的老師Irwin;甚至,還有痴心的Posner帶著渴慕的眼神亦步亦趨跟在身後。即便如此,最終我們看見的Dakin,也只是個帶著妻女在山谷中過著平凡日子的建築師;就像大多數人。星星再燦爛也終究只是一瞬。

對於十八歲的Dakin而言,性、情愛不應該被設限。他是開放的,隨性的,想要的他會奪取,但他也不介意或是對於Posner的迷戀而尷尬。他會想翻白眼,但那只是出於不耐煩(OH c'mon)而非真正的厭惡。


他是善良的,這也是為什麼在幫Fiona報仇之後拋下的那個媚眼反而如此討喜,而那個追上Posner的善意擁抱更是溫馨可愛。

Dakin對於感情的姿態則耐人尋味,他追求Fiona,藉由她的身份得到不少好處,卻同時也在心情不好的時分無來由地欺負她;Fiona和他的關係,像小孩的愛情,遊戲一場,當Dakin發現更有趣的目標時,他立刻就轉移注意力到新獵物身上了。情感於他,玩玩就好,有趣最重要。而Irwin的出現,等於提供他新的機會,老師身份的權威性對Dakin來說具有挑戰性,再者Irwin表現出的優秀牛津畢業生犀利風采更令他著迷;但除去牛津光環,能夠將老師操弄於掌中對於Dakin更有紀念價值。


在劇中,三對師生Irwin—Dakin、Hector—Posner和Mrs. Lintott—Rudge都有著精彩的對手戲。

Irwin和Dakin,從一開始的師生關係,隨著時間推移,氣勢逐漸此消彼漲,等到Dakin自牛津歸來後,正是這段關係的最高潮:握有把柄的學生終於向游移不定的老師攤牌。半推半就之下,Irwin也終於同意Dakin的條件。Irwin似乎也真正受到Dakin吸引,卻礙於師生關係沒有辦法更進一步,直到Dakin藉著學期將盡提出的大膽要求。

Irwin事實上是個不太有自信的人,在生活上他出奇保守,有著自己的迷惘與脆弱。在教學、行文上,他見解獨到,但私底下,他用謊言包裝自己的自卑,好維持老師身份應有的尊格。他不善於處理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於是當Dakin開始朝他靠近時,他開始動搖;一旦謊言垮台,Irwin和Dakin的地位就平等了,只是兩個人,兩個受到彼此吸引的人。然而終究Irwin還是在社會的潛在壓力之下退縮了,他的選擇性遺忘讓他自己還有Dakin都走上另一條不同的道路,而我們永遠也不會得知那一個「如果」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I'm a Jew, I'm small,I'm homosexual,and I live in Sheffield. I'm fucked.



Posner在劇中像是一朵嬌柔的小花,有著少年的煩惱與哀愁。那一句話幾乎總結了他對自己的看法與預言:猶太人、瘦弱、同性戀、住在Sheffield這個了無發展機會的小鎮,毫無希望可言。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Posner的敏感表現在藝術(歌唱)和文學上,他擁有詩人般纖細的內心,但同時也比那些只懂得傷春悲秋的文人要勇敢得多。他才十八歲,愛慕英俊的Dakin,但心裡卻也明白斯人終不可得,他無意難過於這段明知沒有可能的感情,他只是哀傷自己不曾被人親吻、擁抱、告白或取悅。Posner並不真的覺得自己的人生無望,不,他還想活著,他會活著,會活過大學生活,會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不特別快樂,卻也不真的失望;簡單而言,他知足而滿足。

Hector與Posner藉文傷己的一段戲恐怕是全劇步調最緩慢的一個橋段,但不知怎麼,卻不會令人不耐,反而讓人想拉張椅子陪他們坐下來,靜靜傾聽文學的回響,反思自己的人生。

如果仔細思考,可以發現Hector和Posner其實有許多驚人的相似處,例如他們對文學與詩歌的愛好,以及同樣身為同性戀所面對的困境。於是這一場戲變得分外有意思,老gay和小gay在桌邊,各自有心事:Hector惆悵於自己的人生最後走向這樣的情狀,而文學幾乎是他唯一的救贖;他將這把火炬傳遞下去,試圖讓仍在慘綠年紀的Posner在往後的路上也能同樣被拯救。

劇末Posner輕輕說:我沒有碰過學生,即使我一直都很掙扎。這也證明了Posner選擇了和Hector不同的道路。也或許,Hector本身作為範例,就已經教導了他人生的另一門課。


同樣身為教師,Hector和Irwin相仿,也有著自己的矛盾和衝突。他是同性戀者,卻有著結婚數十年、唯一還會稱呼他名字的妻子。在男生高中私校教書,周遭圍繞著年輕、充滿活力的孩子,對於已經上了年紀而青春不再的Hector而言,是種極為強大的吸引力。他利用搭載學生回家的機會藉機對男孩們性騷擾;有趣的是,這群爛漫年少的孩子雖不耐卻也不真以為意,他們或許會私下揶揄、取笑Hector,但在他們心目中,Hector仍然是個好人、好老師。

而Hector的確是,他是個好人,也是個好老師。他愛這群孩子,也迷戀他們身上的少年氣氛,那是他所失去的、不能再擁有的。他崇拜也感傷這群孩子所代表的青春年少。也正因如此,Hector才會告訴Mrs. Lintott:「他看起來好悲傷。」或許悲傷的一直以來都是Hector,而非他正注視著的Dakin、這一群孩子。

Rudge一直以來都是特立獨行的存在。開場看成績之後,他面無表情地宣佈:兩個B一個A,仍然看得出來他有些失落。他的成績不像其他人那樣優異,他一直都是追在別人屁股後,他不懂為什麼老師們要他裝出乖孩子的樣子去牛津面試,難道牛津就不能因為他擅長體育而錄取他嗎?然而,正是這樣的直白無意間打破了許多我們一直以來都遵循的規條。我愛他那句:「在我認為,歷史不過就是一件接著一件的狗屁事。」


他一直都格格不入,卻又試圖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當大家在歡慶錄取的時刻,他卻默默只驚鴻一現門後,遠離了喧鬧,遠離不適合他的場合。應該慶幸的是,最終Rudge仍舊如願能做他喜歡的事情,過他想要的人生。至少在這點,他還算是幸運的。

也許在很多時刻,我們都是Rudge,但我們卻不一定像他一樣有著選擇自己的勇氣。

結尾Rudge對Mrs. Lintott說:一如往常一樣呀,又忘了我,老師。但事實是,Mrs. Lintott一直以來最關注的就是Rudge,她在圖書館詢問他最近生活如何、她甚至是唯一一個瞥見閃過慶功宴門前的身影,並追上去的人。她對這一群孩子的疼愛顯而易見,特別是Rudge。

戲的最後,Mrs. Lintott一一和大家聊著天,她是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站得足夠遠得看的清一切的人,由她來做結尾,再適合不過。


。關於教育

因為前程似錦,這八個學生在校長的要求下增加了額外的課堂時段,他們的課表被填滿:歷史、文學、體育、藝術……

故事以三位老師、三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為軸:Hector的課堂隨性而無拘束,Irwin的課堂犀利但有效率,Mrs. Lintott則介於兩者之間,深刻但不尖銳。

我欣慕Hector的上課方式,即興起來忽然高歌一曲也不妨,抽菸(假演戲之名行吞雲吐霧之實吧我看XD)甚至是說髒話也沒有關係。他任由學生選擇想演出的劇碼,即便是「法國男人買春記」也無所謂(這一段簡直拍案叫絕!XD),但他的自由並非毫無限制,他仍然要求學生從活動之中學會知識,例如刁鑽的法語虛擬語態。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下,受到他的感染極深,即使在反嗆老師Irwin時也時常引經據典,甚至直接演出橋段考驗Irwin。


對於Hector來說,考試並不能代表人生。他什麼都教,因為在人生中,沒有所謂無用的知識,只有你永遠不知道何時會派上用場罷。

只可惜,就如同Crowther問的:「我們會考這個嗎老師?我是說幸福。」

考試不考幸福,了解幸福並不能讓你得到好成績,上好大學。只是,得到好成績,上了好大學卻又真的能夠保證之後的人生會一路幸福順暢嗎?

每次經過補習班,看見門口張貼的榜單寫著:某某某台大XX系、某大醫學系、某某某75級滿分……凝視那些廣告,我心裡總有幾分哀愁。究竟是誰先認為考上好大學以後人生就會一路順遂、一帆風順,又是誰在灌輸這群孩子唯有上好的大學才會有好的人生?有些知識是你無法從課本上學到的,你無法從課本中找到生命的價值,找到人生的目的。課本不能教你怎麼愛一個人,或是怎麼建立起一個家,或是你畢業之後該往哪走,做什麼樣的工作。課本甚至不能告訴你,要怎麼找到快樂。


我喜歡Hector的上課方式,但反過來思考,我也並不認為,在17、8歲那樣花樣青澀的年紀能夠有足夠成熟的心智吸收Hector的教育;即便是我也沒有能力。有人說,大學是塑造人生價值觀的黃金時期,這句話所言不假。回首這一段時光,比較高中時期的自己和現在,確實差了一大段。倒不是整個彷彿換了一個人,但在觀點和思想上,的確更廣面、更弘遠。我曾笑說,如果高中是線性成長,那我在大學大概就是指數成長了;似乎有那麼點意思。

即使是Irwin的課堂,我甚至都覺得比台灣的高中教育要有意思多了。這八個孩子在電影中不斷被要求繳交報告、小論文,他們瘋狂跑圖書館、借書的勤奮模樣,連我都敬佩不已。在高中以前,我們所受的教育是課本、習題,我們可能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卻不懂得怎麼咀嚼反饋。從uptake到reproduce之間有一段很重要的是反思,然而因為沒有被要求書寫自己的觀點,我們也就放棄了思考。於是那些知識……那些曾經背誦過的句子只剩殘缺不全的樣貌,遺留在記憶的深處。

Irwin提倡創新觀點,他不要人云亦云,哪怕是千百年學者專家都這樣評論。他直言不諱:我來這就是要教你們怎麼考試,怎麼抓住主考官的目光。什麼是事實?歷史是由書寫的人決定,它不像數學擁有絕對性,只要是出自人類之手,難保會有偏頗,更何況是承受各方壓力(勝利的王者、只想遺忘的亡者遺族)的史學家。戰爭是史實,當歷史必須是發生過的事件,就不應該由藝術呈現。在他的觀點,藝術不過就是錦上添花(icing on the cake),而這個藝術包含了文學。


然而,人終究還是情感的動物。就像電影後半段由Irwin和Hector共同上課的辯論:究竟集中營是不是納粹所犯下的史前無赦惡行?這個問題被討論過太多次不再新鮮,不吸引人眼球。那麼是否可以如同Lockwood說的「按比例分配」就好,更甚至是Dakin提議的放入「時代背景」中?
Posonr說:「如果那能夠被留捨在背景裡,可以進一步推論那是能夠被理解並能夠解釋的,如果能夠被解釋,那麼就可以被開脫罪行。」

歷史離自己太近時,那就是傷口,是血肉,是血淋淋的痛。因為太近,所以才看不見,而歷史學家的工作正是盡力抽出自己,以第三旁觀者的客觀立場去紀錄。

只是,什麼又是全然客觀呢?

History is a commentary on the various and continuing incapabilities of men.


對於Mrs. Lintott來說,歷史則應該是事實(fact),當你能夠倒背如流的時候,你就有足夠的能力能夠去分析與評論。然而,就如同台灣的教育,學生認為她的教書方式太過死板陳舊。有趣的是,Mrs. Lintott在幫孩子們準備面試的時候,忽然之間爆發。孩子們不當一回事的態度引爆了Mrs. Lintott對於男性獨霸歷史的反抗:「什麼是歷史?歷史不過就是女人提著菜籃跟隨在男人之後。」

在這所女性處於少數的男校,除了Mrs. Lintott和Fiona以外,電影中女性近乎缺席。處於這樣一個環境、又適逢青春期的少年,由Dakin對於Fiona的輕佻發言可以想見那個年紀的男孩在當時,甚至在往後會塑造出什麼樣的性別態度。老師的小小爆炸也不乏為天外飛來一筆的機會性別教育。


。關於文學與人生

The best moments in reading are when you come across something - a thought, a feeling,a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 that you'd thought pecial, articular to you, and here it is, set down by someone else. A person you've never met, maybe even someone long dead. And it's as if a hand has come out and taken yours.


我一直稱不上是那種很懂得引經據典的人,也因此我羨慕那些對於名言詩句能夠信手拈來的人,他們有我所沒有的記憶力和耐心。

我的不引用大概與自身的閱讀習慣有關。我不喜歡背誦,更不喜歡在書頁上劃線紀錄名言佳句。閱讀對我而言不是功課,更不是拿來炫耀,而是暫時拋棄現在的世界,到另一塊天地中躲避,回到現實之後,如果有感想心得,那麼再書寫下來。從不為了別人,也不一定是為了自己,而只是想為自己的思緒找到一個出口。


Hector曾對認為文學根本對現在的他而言毫無用武之地的Timms說:「現在學了,終有一天你會了解。有一天那些時刻會降臨,而屆時你們就已經握有解藥,無論是悲傷、喜悅,甚至是將死之際。」

我們究竟要從多小的年紀開始接觸文學?文學對於我們的生命又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

文學不能幫助你考試拿高分,文學不一定有實際用途,文學唯一能做的,是在人生的低潮來臨時提供你一絲還能夠仰望的星光。

我的書看得不算多,卻也不真的稱少。我或許沒有像劇中人物那樣,能隨時隨地引用古往今來人物的據理名言,也沒有辦法完整背誦、甚至流利演出經典橋段,但是我時常被文學感動。文字知所以動人,是因為它承載了情感。

人生太短、太無趣而且只有一次。人生中有許多障礙、挫折,有很多時刻會讓你不斷詢問老天「為什麼」卻不會有人能夠給你答覆。大部分的人生時段都很無趣(是的你必須承認),沒有刺激沒有火花,但藉由文學,我們得以暫時分享另外一個人的生命。我們去創造、去想像、去以另一種姿態存活。面對生命中那些不可承受之輕的同時,藉由文學,我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人。那個和你有著共同經歷的人,可能活著可能不,可能早已葬身百年,但在那一刻,你們的手是緊緊交握著。

Unkissed, unrejoicing, unconfessed, unembraced.


Dakin認為文學不就是一群窩囊廢(loser)聊以自慰的工具。我不能否認他說的有幾分道理。文字一直以來都是我心情的出口,我的生命有很重的部份建立在其之上,它們承載了我的觀點、我的態度、我的喜怒、迷惘,他們甚至是我最直接的成長紀錄。


在台灣,很多父母在小時候會逼迫孩子學習才藝,學鋼琴、小提琴、學畫、學下棋……我很慶幸我的父母當時只有要求我學習打擊樂(而那顯然很失敗,因為我對音樂的喜愛完全與此無關;練琴什麼對我而言一直都只有痛苦),我也很慶幸我的父母當時沒有讓我去學作文,否則可能今日我對於文字的依賴與迷戀大概尚未萌芽就被扼殺在胎腹中了。

我認為一個人在他的生命中一定要有一樣東西,是他用以逃離現實的方式,是他唯一的出口,能夠將他和世界隔離開,是避風港,躲避一切狂風暴雨與不幸。是他緊守的、拿世界也不願交換的珍藏。

畢竟人生苦短,幸運如我竟然能找到自己抒發的出口,怎麼能不把握?即使只是安慰無用的自己也好。


。關於音樂

在劇中富有歌唱天份的Posner,時常在課堂上搭配Scripps的鋼琴即興演出。對於Dakin的愛意,Posner不善表達,於是此時音樂便成為他最好的告白方式。(當然有耳福的就是觀眾了XD)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英國電影或影集的選曲,硬是少了幾分商業流行氣氛。英國人愛用國貨的習性大概也能從曲目中略窺一究,從The Smiths的This Charming ManThe Clash的Mustapha Dance,到The Cure的A Forest……都很有英國風味。

值得一提的是,New Order的Blue Monday那漫長卻蓄勢待發的前奏,從【24 Hour Party People】就深深吸引我,倒不是因為John Simm在該片中獻唱一小段,整首歌瀰漫的那種低調狂放早偷偷植在腦海中;而這一次背景一響起立刻又將我捉回80年代的頹廢英國時空。

貫串整齣戲劇的Bewitched則是翻唱自Rufus Wainwright的版本,最早則是由Ella Fitzgerald演唱,原曲名為Bewitched Bothered and Bewildered。原作的迷人爵士風格也讓我留戀不已,在夜晚很是動聽。


。關於戲劇與演員

本劇由舞台劇改編,因此光聽演員間一來一往的文雅對白搭配上英國口音與聲調就已經是場享受。



結尾黑白轉換,由Mrs. Lintott虛空與靈魂對話交代眾人之後發展的手法,非常有舞台劇效果,也意外地有味道。


最後放一段電影預告:








At last!!!! 經過了前面落落長的正經敘述後又到了我的不正經時間。=W=

這一部雖然沒有帥哥演員(你得承認連飾演Dakin的Cooper也不真的算帥氣),但是每個男孩都好討喜!

飾演Dakin的Dominic Cooper以前就時常聽Yvonne提起,她有多討厭他在【Sense & Sensibility】的角色,每次看見都想揍他一頓。經溏心提醒後我也才發現,對噢,他也是演出【Mamma Mia!】的未婚夫,糟糕,看來我那時都只顧著看可愛的女主角。XD(所以你看吧他真的很不帥)



飾演如天使般可憐的Posner的Samuel Barnett,後來發現竟然長成了美男!!
 
人客您看,這有天理嗎?所以我已經決定為了他去看【Beautiful People】了。(合掌)


而飾演虔誠基督徒Scripps的Jamie Parker則有著超級溫暖的笑容,雖然他看起來已經一副大叔樣(人家先老起來放啦不行啊),但他一定是個好大叔……(掩面)
 


至於Russell Tovey,他演的Rudge總是一副面無表情不然就各種欠打發言讓我超不習慣的,因為在【Being Human】裡的小狼人是多宅多羞澀多可愛啊啊啊啊!!!更別提他還曾是Ianto 2.0……接下來聽說要跑去演Sherlock S2了,期待再看見他的身影!!




最後最後最後,我私心的Jimmy Lockwood,Andrew Knott!!早在【The Secret Garden】就認識他了!(天哪,這麼說我在08年就知道這一部電影了,卻一直拖到2011才看完它……*爬*)
 
雖然最後莫名便當了……但這麼帥氣的牛奶工,天底下大概也不會有第二個了……






如果要我給這部電影一個分數,精湛的對白、鮮明的角色、動聽的配樂和能讓人再三反覆琢磨的主題(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宗教、種族的議題……但我真的寫不完了),我會私心地給它9.0。


Pass the parcel,that's sometimes all you could do. Take it, feel it and pass it on. Not for me, not for you, but for someone, somewhere, one day.




「將它傳下去吧,有時候你也只剩這點可以做。抓住它、感覺它,並將它傳承下去。不是為了我,也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某天、某處的某個人。」


P.S 後來的舞台劇版本又換過很多演員,我喜歡的王子Ben Barnes也曾擔任過其中一任的Dakin演出!雖然可惜了他一頭貴族氣質的中長髮……
P.P.S 其實更喜歡另一個中文譯名「歷史系男生」,更貼近原作意思,也少了很多台味


延伸閱讀:
Orange's Review: The History Boys
從舞台到大銀幕:《年少輕狂》(The History Boys)
超愛演的one big happy family。XD(劇組們的小劇場【Family of Fountains 】)
宣傳照拍攝花絮,男孩們的各種可愛。<3
一些在網路上找到的幕後花絮:Samuel說:經歷了三年都在演同一個角色,感覺好像他再也不會演出其他的人物了。神奇的三年,從舞台劇、電影到巡迴演出。



2011.10.16 花了三個晚上終於打完了……我真的很愛這部。Q^Q

0 feedback:

  © Blogger template 'Minimalist 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